大富翁旅游网 > 法国旅游网 > 法国 > 巴黎

巴黎 历史

历史

   巴黎城的初建及其中世纪的发展 巴黎于公元前3世纪末始建为一居民点,位于塞纳河中一岛屿之上,即现今所说的城岛;其初民为一高卢部落,称为帕里西人。居民点首见记载的名称,是鲁特提亚,此拉丁语意为“河心居地”。到罗马人入侵这里时,帕里西人已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部落,并拥有大量财富,足以铸出自己的金币。凯萨在《高卢战纪》(公元前52)中写道,当时帕里西人焚其庐舍,誓死不向罗马人投降。公元1世纪时,鲁特提亚已建为一座罗马城镇,并发展到塞纳河左岸。在这个地方的各条平直的道路和公共建筑物都是典型的罗马式样,包括一处广场,几个浴场和一座圆形剧场。一系列的蛮族入侵始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中叶,左岸城镇被毁,居民逃往岛上避难,乃于环岛筑起一道厚石墙。自4世纪初开始,此地始以巴黎闻名于世。约在此时,基督教似乎也已传播到巴黎。一本10世纪的基督教祈祷书记载,圣但尼(拉丁名为狄奥尼西)曾在公元250年前后任巴黎第一任主教,不过,大概是在第9任主教圣马赛尔(约360-436)的任内,才在岛上建造第一座基督教教堂,教堂为木结构。到5世纪末,萨利法兰克人在克洛维领导下,曾从高卢人手中夺取巴黎城,并以此地为国家首都,其后巴黎一直是法兰克人国家的首都,直到584年希尔佩里克在位之时为止。后来的墨洛温王朝便离开巴黎,定都他处。加洛林王朝亦即查里曼在位之际,曾打算把巴黎城交给诸巴黎伯爵管理,不过他们的实权在很多方面要逊于巴黎主教。 公元987年,巴黎伯爵于格·卡佩被推上王位之后,巴黎作为卡佩王朝的首都,地位更显重要。卡佩王朝统治时期,巴黎的政治渐趋稳定,社会治安良好,因之人口增加,商业发展很快。社会秩序的维持,由一名巴黎镇守使代表国王行使职权,此制首先见于1050年的记载。公元11世纪,第一批行会成立,其中以屠宰业行会和航运业公会较大。国王于1141年把主要港口(在市政厅附近)卖给航运业公会,公会的船形纹章最终被选定为巴黎的纹章。1171年,路易七世颁给航运公会特许状,确认其河上贸易垄断地位的“古老权利”。腓力二世在位期间(1179~1223),巴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街道铺石, 城墙扩建,并建置一批新城镇。1190年当腓力二世率1东征时,其间一年他把巴黎的管理权并未交给镇守使而是委托公会来行使。1220年,国王把自己的特权之一让给巴黎人——即征收货物税的权限。商人们也被授权负责维护度量衡的公平合理。国王于1200年正式批准巴黎大学成立,同时认可巴黎根据自然地形划成3个部分。右岸为商业区,岛上为城区,左岸为大学及学院区。于是建立了许多学校,包括索邦(约1257)。公元14世纪,巴黎的发展曾受瘟疫大流行(1348~1349),百年战争(1337~1453)及其引发的内战等所阻。1356年的商会会长是马赛,此人想把巴黎变成像低地国家一些独立城市那样富足而自由的城市。他把圆柱大厦拨给市政府,他又在宫廷朝觐大厅里把太子的两名顾问杀死,最后接管巴黎政权。马赛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办事才能,但也是一个十足的政治笨伯。他居然同农民1,同入侵的英国人,同雄心勃勃的纳瓦拉国王坏蛋查理等勾结起来。1358年, 马赛正要打开城门去迎接纳瓦拉军队时,被巴黎市民杀死。1382年,一次抗税1酿成一场叛乱,称为“铅锤党起义”,起义者以大锤为武器,遭到残酷的镇压,而市政效能亦因此而一蹶不振,长达79年之久。到1533年,弗兰西斯一世命令用一座新楼取代那座摇摇欲坠的圆柱大厦,这才显示出君主对巴黎市政的关怀,令人鼓舞。公元1407~1435年之间的勃艮第与阿马尼亚克派系之争,涉及朝政,成为宿敌,对巴黎一直影响很大。巴黎的屠户与皮革商在卡博什领导下起义, 于1413年暂时夺取了政权。1415年,英国人重启战端,使百年战争持续不止,导致巴黎的情况更加恶化。1418年,巴黎市民1,随后勃艮第人占领了巴黎。1419年,盎格鲁-勃艮第同盟订立,1422年,选立贝德福德公爵J.普朗塔热内代表英王亨利六世为法兰西摄政王。当时法王查理六世早已住进其父的圣保罗宫,贝德福德公爵就住在了小塔宫。小塔宫位于沼地地区的东南边缘,在1559年以前,成为历代国王的巴黎住所。查理六世在位期间,曾开始修建圣母桥(1413)。1429年,圣女贞德攻取巴黎未成。只是在1436年巴黎才落入保皇派手中,他们迎接查理七世本人于次年进入巴黎。连续的战乱使巴黎人口锐减,但1444年的英法停战协定却使得查理能够开始重建巴黎,恢复繁荣。

   路易十一在位期间(1461-1483),索邦神学院于1469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印刷所。否则,这个时期会是一个文化上了无生气的阶段了。教会已恢复名誉,建设新的房舍;然而,自1480年起,豪华的私人宅邸开始出现,如桑斯府第,克吕尼府第等。

   由文艺复兴至大革命 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显现于路易十二时期新建的会计部门办公大楼以及圣母桥的重建(1500-1510)之中。弗朗西斯一世在位期间(1515-1547),文艺复兴的影响更强,明显地表现在新建的市政府建筑的设计风格上。此外,法国国王自查理七世起曾乐于长驻圆赖讷地区,到弗朗西斯才迁回巴黎,以此作为主要王室住地。在这一动机指导下,他自1528年开始,将罗浮宫进行大规模改建。正在走向1统治的王国,以一种新的光彩出现,而这恰恰反映在巴黎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集权于中央的国家之首都这一历程中。巴黎人口再度增长,城市再度扩展。在弗朗西斯在位期间,巴黎初次出现基督教新团体,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镇压。文艺复兴运动随着亨利二世于1549年庄严地进入首都而在巴黎达到最高点。贵族及资产阶级宅第建筑中所显示的新的推动作用,把巴黎从一座中世纪城市改变成一座现代都市。1548年,圣主蒙难教友社在法兰西大街的勃艮第宫首次演出世俗剧,这就开创了巴黎第一座剧院。法国王室自小塔宫迁往罗浮宫,标志着久被忽略的巴黎西郊的开发过程,而迁移工作到亨利二世死后于1559年才全部完成。卡特琳开始建造土伊勒里宫,这座宫殿的花园便成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公元16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派与胡格诺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在法国境内爆发,由此在巴黎引起了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节惨案;1588年天主教同盟为反对亨利三世而发动的路障日1;还有巴黎人长期1新教徒纳瓦拉的亨利的斗争,亨利于1589年即位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1590年,亨利四世围攻巴黎不克,而只是到1594年他改宗天主教后,巴黎才对他表示服从。路易十三在位时(1610-1643),巴黎进一步扩展。太后玛丽·德·美第奇命令勘定地点,在左岸巴黎城墙外修建了卢森堡宫及其宏大的园林设施;她又在土伊勒里宫以西沿右岸筑起一条王后路,专供车辆通行之用。皇家广场北面的沼地地区正在排水开拓之际,巴黎本城以东的两座无人小岛也被联成一体,建为圣路易岛。在城西边缘地带,一个住区被规划兴建。这个新区街道平直,恰当黎塞留新官邸之北。新官邸名为枢机主教宫,建于1624-1636年间,其后更名为皇宫。投石党战争(1648~1653)是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前20年中的主要事件。1661年,枢机主教马萨林死,路易亲政,此后巴黎就致力于宣扬君主的光荣,然而路易早就决定把他的政府迁出巴黎以建立自身的统治权威,他选定了凡尔赛宫。对于巴黎城重放异彩的规划,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柯尔贝尔——路易十四的国务大臣和皇家建筑工程总监。1624年,罗浮宫的兴建工作重新展开,直到1667-1674年间佩罗设计的巨型柱廊完成时,才全部竣工。土伊勒里宫曾进行改建,装饰豪华。在土伊勒里宫西面的花园更远处即巴黎城墙外边,1667年规划修筑香榭丽舍各条道路,路旁均植树成行。这些道路在巴黎城的另一端与万塞纳路衔接起来。1702年,阿尔让松侯爵以警察副总监接任巴黎镇守使,把巴黎所辖区数由16个增加到20个(右岸15个,左岸5个)。此时巴黎人口已近60万,又从左岸向外开辟新郊区,一直伸展到周围丘陵地带的各个村庄。整个18世纪期间,大量开发兴建工作使巴黎进一步改进并得到美化。路易十五幼年曾在土伊勒里宫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更促进了毗邻地带的发展,因之,圣奥诺雷大街曾加宽延长,和圣日尔曼大街一样,成为贵族居住区。皇宫的花园成为上层社会聚集之地。林荫大道两侧开始建起新住宅,其中有些是华丽的府邸,而其东段则成为合乎时尚的游憩之所,设有小型剧场和咖啡馆。在这一带郊区,贵族和富豪所建别墅颇有星罗棋布之致。在左岸,对各条林荫路的南段进行了规划和建设,道旁植树并建造房屋。有些早期建于桥上的房屋都于1786~1788年间拆掉;另一些住房一直到1808年才全部拆除。由佩里埃父子设计,采用两台消防水泵,向两岸供水。建于18世纪70年代的收取入境货物税的关卡房舍的墙表明巴黎的扩展和统一过程。

   现代巴黎城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一世时期 1789年的法国革命把巴黎尚存的封建领主制的残余势力彻底摧毁,并巩固和加强了巴黎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法国之首都的地位。大革命的主要事件都在巴黎发生,包括攻占巴士底狱(1789-07-14);国王和制宪议会由凡尔赛迁回巴黎(1789-10);许多俱乐部在原来各教派的修道院中组成,有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和斐扬俱乐部;宣布废除君主制的起义活动(1792-08-10);国王被处决(1793-01-21),地点是革命广场,其后更名协和广场;持续的恐怖统治(1793-1794);一系列的政变,成为拿破仑·波拿巴登上权力宝座的前奏。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于1806年下令建造武士马上比武像凯旋门和星形广场凯旋门。一方面,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令人回想起帝国时期的罗马。另方面,大规模的公用设施正促进巴黎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商业中心;新建码头和桥梁(艺术桥,耶拿桥,奥斯特利茨桥,圣路易桥);乌尔克和圣马丁两条运河;许多喷泉,如位于小城堡前的棕榈喷泉等;此外,还有几座屠宰场,菜市场, 葡萄酒场和一些仓库,都坐落在贝尔西一带。工业化在拿破仑时期持续推进,到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和七月王朝(1830-1848)时期进展迅速。煤气灯被引进巴黎;1828年开始出现公共马车的交通服务;1837年巴黎建起第一条铁路,通往勒佩克,那里距拉伊河畔圣日尔曼很近。巴黎四郊的新区也都发展起来。尽管原来的税卡墙在1859年之前一直是巴黎行政区划边界,但在1840年时就已修起一道更长的军用围墙以加强首都的防卫了。

   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 巴黎有些地方甚至到19世纪中叶前后依然是历经数百年而无实际改进的角落。一个区域通往另一区或通往各个火车站,都很困难,而当时火车站已实际上成为巴黎的各条通道;此外,人口过多和迅速工业化过程也给巴黎带来贫穷和灾难,这也部分地说明为什么巴黎在1830年和1848年两次革命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之所在。自1852~1870年任法国皇帝的拿破仑三世,命令他的塞纳省长奥斯曼男爵来解决这些问题。

   奥斯曼是现代巴黎的开创者。他是一位倡导城市规划应作到规模宏大的人物,主张建造主干道平直,街衢房舍对称和赏心悦目的远景。他把穿过那些杂乱拥挤的贫民区的各条林荫路铲平,开始敷设现代的排污及供水系统,清理城岛,重建古旧的老市场,并在塞纳河新建桥梁4座,重修旧桥3座。

   第三共和国及以后的年代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造成第二帝国的倒台和巴黎之围,随之而来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在第三共和国期间,奥斯曼的巴黎建设工程继续进行。国际博览会曾于1878,1889。1900及1937年在巴黎举办,这就带来机会,修造各项大型纪念性工程,其中著名的有1878年的特罗卡德罗宫,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还有1900年的大宫,小宫及亚历山大三世桥;1937年重建特罗卡德罗宫,更名为夏乐宫。地下铁道开始修建,商业和工业厂店挤占了原先的居住区,而不断增长的人口已使巴黎本城无法容纳。1919年4月的一项法令把路易-菲力普所建的防御工事全部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巴黎期间,城市受损不大。它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活动中心,1944年8月,巴黎解放,标志着抵抗运动的发展最高峰。战后的前一段时期,文化学术活动蔚然成风,但也反映出贫穷和社会紧张状态。住房严重短缺,德军占领期间的心理创伤一时难以治愈,而殖民地战争及政治不稳定使士气消沉,人心不振。后来情况逐渐得到改善,尤其是在1958年戴高乐重新当政之后,情况大有好转。巴黎城的经济状况改善,旧房屋和旧街区都加以清理和修葺,并新建了居住区和商业区。1968年5月,巴黎出现了大规模学生闹事,全城为之震动。那次事件,原由拉丁区学生中一些零散骚动引起,以后事态扩大,形成一次全国性的工人1和1运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巴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上,所以后来人们认为此举对于加速法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倒是有益的。巴黎和许多其他西方城市一样,市民对各种复杂问题如高失业率以及政治性恐怖活动等,早已是司空见惯。不过,这些终究是一座繁荣昌盛而又充满自信的城市的少数严重缺陷。

上一篇:法国热点城市巴黎介绍
下一篇:身在巴黎:享受地铁里的艳遇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