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巴黎的公立医院和医院集团由城市和国家卫生部联合经营,主要靠社会福利系统资助。还有一些教会和私人团体经营的医院,也有许多私人诊所。巴黎的许多医学研究机构中最著名的是1887年建立的巴斯德研究所。
教育 巴黎的各类学校,同法国其他地方一样,大体上都由政府举办,并有3种主要类型: 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几乎1/5的学生在私立学校及教会学校就读,这些学校多数是由罗马天主教教会创办的。巴黎市中心的一些著名中学如亨利四世中学,伟大的路易中学,让松-德萨利中学,这类学校传统上培养过大批民族的精英。巴黎长期以来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以索邦著称的那座学府,后来成为巴黎大学文,理各系的所在地。巴黎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1968~1971年之际,它分成13个自治大学,其中有12座大学仍占用原索邦旧址。这13所大学共招收25万名学生,十分拥挤,经费不足,其声誉已不如许多更为专业化和入学条件更高的小型高等学府;后者包括工程,机械及商业各学校统称之为高等院校,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等商业学校和综合工科学校。它们都已迁往郊区的宽敞校舍。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大学和高中教师。政治科学学院的许多毕业生进入极有影响的行政学院,培养成高级公务员。这些出类拔萃的专业学院,为法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也受到批评并经历了若干改组。
文化生活 许多世纪以来,巴黎一向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动力之源,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而且是新概念的发生地和艺术的一统天下。有些人现在感到巴黎的文化生活虽绚丽多姿而不免华而不实,缺少创造性,不过它仍然富有活力而独具格调。巴黎人喜欢新鲜事物,他们具有丰富的求知欲,他们懂得如何用敏锐的眼光和高雅的情趣来装点起最简单的文化活动,而且他们是热切的文艺倡导人和支持者,所以巴黎的剧场和音乐厅,博物馆,画廊以及艺术电影院常常是座无虚席或参观者络绎不绝。主要的国营剧场有:法兰西喜剧院,巴黎歌剧院和夏乐宫歌剧院。这些剧场上演一批保留剧目,有法国古典戏剧,严肃的现代话剧和外国戏剧等。许多私营“林荫道”剧场为了求得生存,票价低廉。
新改型的罗浮宫是最辉煌的古典艺术博物馆。近来又新建了一些大型博物馆,如蓬皮杜中心的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19世纪艺术和文明的奥尔赛博物馆(1986年开放),拉维莱特的新科学博物馆。巴黎的特征之一是大型的过分装饰的展厅,通常展出回顾工业技艺在不同时代的风貌。一年一度上演音乐和戏剧的最大节日是每年6~7月的沼地节和9月中旬至12月的秋季欢乐节。巴黎主要的出版社和书店多位于拉丁区和圣日尔曼·德普雷教堂一带。最著名的报纸是《世界报》,《费加罗报》和《解放报》。全部法国主要无线广播和电视网都以巴黎为中心;有些由国家经营,有些是私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