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军院 由广场向东北仅隔一条街,就是荣军院。它由路易十四建造以收容7000名老兵或伤兵。一排排巨大房舍,历时5年(1671-1676)才全部竣工。医院大楼的镀金圆顶完成于1675~1706年间,原属于圣路易教堂所有。圆顶由阿杜安-芒萨尔设计,因他仿效1568年在罗马建立的第一座耶稣会教堂,因此在法国被称为“耶稣会”式。法兰西学院,神恩谷医院,索邦神学院所属的3个教堂,再加上巴黎城内另外3个教堂,都是17世纪建筑的,都采用这种圆顶风格。法国的设计,在运用古典成分方面比罗马的更随便一些,就使得这种风格一望而知其为巴黎式的。圣路易教堂的一些小礼拜堂里,埋葬着拿破仑的两个兄弟约瑟夫和杰罗姆以及他的儿子(1940年希特勒将其尸体自维也纳送还巴黎),还有一些法国元帅。在教堂圆顶下面,放置着一具雕刻精美的红色斑岩石棺,其中装有6层木棺,一个套一个,里面是拿破仑的遗骸,那是由法王路易-菲力普的努力才于1840年由圣赫勒拿岛运回巴黎的。拿破仑的戎装,个人武器和病榻,均在荣军院前面的军事博物馆中陈列。荣军院的一部分现仍作为一座军事医院使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医院设备已现代化。
罗浮宫 公元885年,北欧海盗围攻巴黎失败,便在右岸一带扎营,其范围在城岛的西端;约1200年时,腓力二世在同一地址筑起一座方形1堡垒,以加强西部防线,堡垒就在新城墙的外面。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堡垒屡经扩建与整修,于是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宫殿之一,至1852年完成。依照原来方形场地命名,称为方宫,有两条走廊向西伸展1640英尺,一条沿塞纳河,一条沿里沃利街。到1871年,也就是在这座矩形的硕大建筑刚刚完工19年之后,它的西部正面的土伊勒里宫(始建于1563年)就毁于巴黎公社起义者之手。
方宫的两个正面的设计风格,对法国建筑影响极大。莱斯科于1546年开始设计内庭的正面,将他在意大利看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神韵和柱式风格移植到法国,并把纯粹的法式装饰用于那些古典的图式。医生兼建筑师佩罗同王室建筑师勒沃合作,于1673年共同设计了罗浮宫的东部正面的外部,同样运用了古典成分,特别采用了优美的复式圆柱加一山形墙的结构。罗浮宫博物馆占据着围绕方宫的四边及沿河延伸的南廊,其收藏的珍品中,以“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雕像和“蒙娜·丽莎”画像为稀世之珍。其余大量的陈列品包括了自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期的文物,涉及广泛的文化和地理范畴。沿里沃利街的北廊是独立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和财政部的所在地。为扩大艺术品的空间,已着手对整个罗浮宫进行扩建改型。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两条画廊间的拿破仑大院内建造一个新的主要入口和一个地下接待厅;由贝聿铭设计覆盖在入口上的70英尺高的玻璃金字塔既得到强力的支持,也引起猛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