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概貌 多少世纪以来,巴黎一直是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它为商业贸易,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以及娱乐消遣都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它的烹饪技术,女装设计,绘画,文学以及文化学术社团尤其享有盛誉。它的别名“智慧之城”,自启蒙运动至今,始终名实相符,就因为巴黎一直保持着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心这一重要地位。历史上的巴黎3个主要部分均以塞纳河为界。其中心是城岛,乃教权与俗权的驻地(这里的“城”表示巴黎古城的核心)。塞纳河左岸传统上一直是文化生活的中心;右岸则为经济生活的重点地带,不过这些区别在近数十年间已变得不甚明显。所有上述功能的融合,先是在法兰西这片土地的中心,后又在一个帝国的中心,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环境。然而,就在这个环境中,由各种竞争的力量所构成的感情和学术文化氛围,往往就成为社会与政治竞技场中巨大暴力的舞台(尤以1358,1382,1588,1648,1789,1830,1848和1870年的事件为甚)。巴黎历经数世纪的发展,绝大部分保留了早期城市的圆形结构。它的边界向外拓展,把周围的村镇全都并入其管辖区以内,而这些村镇又多是在修道院,教堂及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城市主要向东扩展,其后则向西扩展。巴黎大都市区包括20个区,各设区长,区公署,并各有特色。各区顺序由巴黎中心开始,沿蜗牛壳之螺旋形排列,以最东一区为末尾。巴黎人把这些区称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为适应各项都市发展问题,如移民,住房,社会基本设施,公用事业,市郊发展以及分区规划等所采取的措施,已使这个大都市成为浑然一体。
景观 城市位置:巴黎及其河流 巴黎本城很小,自圣母院前广场向四方放射,没有一个城角与广场的距离超过6英里。城市坐落于由塞纳河冲刷形成的一个盆地之中,四周高地适成全城界限。海拔自蒙马特尔的430英尺以至格勒内勒的85英尺不等。塞纳河流经城中心及10个区,长达8英里。此河自城东南角流入城内,迳向西北,逐渐转往西南,最后于城西南角流到城外。结果,开始时河流的东岸后来一度成为北岸,最后又变成西岸,所以巴黎人便选取一种简单而不变的叫法,即右岸或左岸(面对下游而言)。特别规定的地方仍以区或特别规划区称之。
气候 巴黎位于欧洲西部,地处平原而距海洋较近。因受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向欧洲西北部海域暖流之利,气候温和。但气候多变,冬春之际,寒风凛冽。年均气温为12度,7月平均约为19度,1月平均约为3度。每年约有35天气温在零度以下,年降雪平均有15天。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巴黎采取各种措施减低空气污染程度,同时建有水质净化系统,已使自来水可饮用而无害。
社区和景点 巴黎的许多古建筑,纪念碑,花园,广场,林荫大道和桥梁,共同构成世界最宏伟的城市景观之一。一个引人注目的可纵观全城的景点是夏乐宫,建于塞纳河右岸西面一高地上,正当河水折向西南的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