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旅游网 > 法国旅游网 > 法国 > 波尔多

法国热点城市波尔多介绍

法国西南部城市及港口,阿基坦大区吉伦特省省会。临加龙河,距加龙河与多尔多涅河汇合点24千米,距加龙河河口96千米,位于种植葡萄的梅多克地区东面一片平原之上。

  梅多克地区土质干燥,早在青铜器时代即有居民点,最迟在罗马时期波尔多已是一繁华城镇和港口,与西班牙和不列颠的联系尤多。此地原名布迪加拉,是塞尔特人比图里吉部落的分支维维西人的重镇。罗马时期为阿基塔尼亚省省会,该省疆域从比利牛斯山直到卢瓦尔河。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曾将阿基塔尼亚分为三部分,在4世纪中,布迪加拉是其中一部分阿基塔尼亚-塞肯达的首府。学者奥索尼乌斯生长于该城,他描述布迪加拉是一长方形的,围有城墙的城镇,是高卢主要教育中心之一。罗马帝国衰落时,波尔多周围地区有一段时期政治局势动荡。10世纪初,阿基坦诸公爵将其设为公爵领地,该地局势才恢复稳定。

  

  阿基坦的埃莱亚诺继承了阿基坦公爵领地,1154年,其夫登位为英王亨利二世时,波尔多和其余公爵领地归属英国。14世纪间,亨利二世的后裔黑衣王子爱德华设宫廷于此20年,至今仍受当地人尊崇。其子理查(后为国王理查二世)亦出生于此。英国人统治期间,该城享有极大自由:从1235年起,市长由选举产生,该市与英国各港口间贸易兴旺。邻近城镇如圣埃米利永和利布尔讷等参加了由波尔多领导的联盟。1453年法国人在卡斯蒂永战胜英国人后,该城并入法国。但波尔多市的市民曾长期抵抗对城市自由的限制,1548年发生抗盐税叛乱后,共有120名叛乱者被处决。

  17世纪为1时期。在宗教战争中市民受1,贸易衰退。18世纪通过“三角贸易”,波尔多再度复兴;将非洲奴隶贩往西印度群岛,向波尔多运回糖和咖啡,又把武器和葡萄酒销往非洲。吉耶讷的管理长官图尔尼侯爵把该市建设得环境宜人,有许多广场和精美的建筑物。法国大革命中的吉伦特党在此成立。该党在恐怖时期严重受挫。在拿破仑战争中,由于英国的1,波尔多处境困难,遂于1814年宣布支持波旁家族,促使路易十八封其侄孙为波尔多公爵。

  随着铁路铺设,港口设施大为改善,与非洲西部和南美之间贸易增加,城市日益繁荣。普法战争中,1870年德军迫近图尔时法国政府迁往波尔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巴黎受到德军威胁,政府又设在该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6月,德军进军巴黎,法国政府先迁至图尔,再迁至波尔多。在波尔多,雷诺总理领导政府的少数派提出“决一死战”的口号。他的支持者有戴高乐和芒代尔。雷诺呼吁美国和英国紧急援助。但他被反对派推翻,于6月16日德军进入巴黎两天后辞职。波尔多受到狂轰滥炸之后被德军占领,又因成为德国重要的空军和潜水艇基地而被盟军猛烈轰炸。1944年8月,该城主要由法1队收复。1945年开始,波尔多不断扩建了许多新的郊区。

  现代的波尔多市有一条半圆型的环城林荫大道,大道外为勒布斯卡,科德朗,梅里尼亚克,塔朗斯和贝格勒各郊区。加龙河宽500~690米,流经市区和拉巴斯蒂德郊区之间;环绕一长8千米的新月形码头,码头后面有高大仓库,厂房和楼宇。城市各大广场外是有特色的低矮的白色房屋。河右岸的拉巴斯蒂德有建于19世纪的桥相通。旧城墙有几座城门至今尚存,还有一座圆形罗马剧场的遗迹。建于1775~1780年的大剧院柱廊顶有雕像,可入法国最佳剧院之列。建筑家T.加尼埃设计巴黎歌剧院就是以此剧院堂皇轩敞的双面台阶和圆形拱顶为模式的。码头往下是坎孔塞广场,为欧洲最大广场之一,有吉伦特党人纪念碑及孟德斯鸠和蒙田的巨大塑像。蒙田墓在1441年创办的大学校园中。波尔多的古宗教建筑有两座建于15世纪的钟楼,一座是圣安德列大教堂附近的佩-伯兰钟楼,一座是有高达109米尖顶的圣米歇尔钟楼。20世纪后期城市发展规划提出改建市中心区并在北面一个大湖周围和加龙河口湾西岸扩建新区的计划。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连接城市与附近国家公路的现代化大桥。原来加龙河上只有一条供行人和汽车通行的桥。

  坎孔塞广场吉伦特党人纪念碑

  波尔多的大家族以经营航运和贸易发家致富,主要靠闻名遐迩的波尔多葡萄酒。在英国人统治时期,酿酒及经营葡萄酒贸易的家族大为兴盛。15~17世纪一度衰落,18世纪以后虽然时有气候不好和葡萄遭虫害,但一直发展繁荣。虫害最烈是1869年的葡萄根瘤蚜蔓延。现在葡萄种植园约为原来最大种植面积的50%。法国政府和种植园主严格控制葡萄酒的质和量以保证这一重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18世纪以来,港口区的地位就很重要,但其作用日益转移至其5个外港(即可停泊深水船舶的靠海港口),尤其是在与安的列斯群岛,非洲和法国的西海岸之间的往来上。近年数量可观的进口物资是石油。此项贸易有利于积累资金,但虽经努力仍不能使工业发展。除传统的食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业外,近年还增加了炼油,石油化工产品和药物制造工业,还建有一家汽车厂。人口210336(1990)。

   波尔多第一大学,第二大学,第三大学 设于法国波尔多,由国家资助的男女同校自治高度教育机构。根据1968年法国“高等教育方向法”,为实行高等教育改革,建立于1970年,以取代原波尔多大学。原波尔多大学是在查理七世统治时期,经教皇训令批准,创办于1441年。它对当时的政治和宗教事务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可派代表参加高级教会会议。15~18世纪,该校曾培养出一些著名人物,如法国小品文学家蒙田(1553~1592)和法官,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该校的一些学院,如神学院,宗教法规与民法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都是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法国革命期间,原波尔多大学被关闭,并被法国大学的各个学院所取代。1896年原波尔多大学重新成立,被授予自治权,并由国家资助。现在的几所大学经过重新调整,都设有教学和研究单位,在学术和行政管理上都享有自主权。波尔多第一大学设有法律,经济和科学单位,并有一个天文台。波尔多第二大学设有医学和生命科学单位,并附设若干研究所。波尔多第三大学设有文学艺术,语言等单位,以及一个工业学院。

上一篇:葡萄酒之港——波尔多
下一篇:法国热点城市巴黎介绍

.